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的精彩一课
12月13日晚上,陶都文学院首届文学研修班的教室里灯火通明,暖意融融,掌声不断。宜兴市紫砂协会会长史俊棠先生正在给大家讲《紫砂的前世今生和未来》,史俊棠先生的大白话中有大哲理,句句大实话,处处接地气,让学员们享受了一顿非同寻常的精神大餐。 史俊棠先生从紫砂工艺拥有“土的质朴、火的温暖和水的灵动”谈起,陶器既是农耕社会的产物,又是工业文明的起源,最后讲到,将来的社会发展必定还要返璞归真,追求慢生活,追求一种工匠精神。 史俊棠认为,宜兴紫砂的发展可以分为七个阶段:北宋到明晚期,是紫砂的初创阶段,有文字记载而无作品留世;明中期到清中期是紫砂的成熟阶段,出现了传世作品和紫砂艺人时大彬等;清中期到清末期是紫砂的衰退阶段;清末到民国初期是紫砂的又一次发展期;1954年到1980年是紫砂的恢复发展期,虽有坎坷和反复,依然总体向前发展; 1980年到2002年是紫砂的加速发展期,出现了多个紫砂企业和家庭作坊;2002年至今是紫砂的鼎盛发展期。 史俊棠认为,形成当今紫砂的鼎盛发展的原因,主要是由当今社会机制的优势、市场的力量、文化的引领和人才的作用等共同形成的,缺一不可。良好的经济发展机制是基础;而彻底的市场化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;文化和人才的力量则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。紫砂艺术是彰显个性的产品,既有经济属性,但更多的是文化属性。一把紫砂壶上,可以见到哲学思想、文学气质,也可以见到美学风采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没有几百年的历史,宜兴紫砂不可能培养成一个方兴未艾的民间产业;没有几百年的文化传承,也不可能出现如此多的紫砂人才。 对于将来的紫砂走向,史俊棠认为,紫砂应该回归理性。紫砂艺术要创新,更要传承。紫砂艺术的“根不能丢,魂不能离”。紫砂壶中规中矩、四平八稳,即可观赏又有实用性,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。实用性是紫砂的“根”,艺术性是紫砂的“魂”,绝不能丢掉。今后我们要做“文化紫砂”“诚信紫砂”,进一步把宜兴的紫砂文化发扬光大。 史俊棠还讲述了自己与林语堂、林斤澜、余光中、陆文夫、莫言、贾平凹、柯灵等人的交往趣事,说自己一直是个“文学青年”,对文学的执着和喜爱从来没有变过。 最后,史俊棠还给大家留了一个思考题:下一个顾景舟是谁?
史俊棠: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、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、紫砂专委会秘书长、宜兴市陶瓷(紫砂)文化研究会会长、中国紫砂研究中心首任主任、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。